STEM SEED 種子計劃 2021+
K12 STEM
中小學常規課程架構
Theme Innovation Laboratory
完善涵蓋中小學12級的STEM基礎技能課程
K12 STEM 將過去零碎的STEM學習方案劃分為24個學期循序漸進的單元, 並劃分資源為兩個關鍵領域 :
-
計算思維 (Computational thinking)
-
新媒體藝術科技 (New Media Art Technology)
課程架構特點 :
-
一方面運用較小規模的科技裝置需求, 促進全校所有班別的學生皆可全面涉獵STEM基礎技能的培訓
-
另一方面亦促進一個連貫發展的STEM 教育生態, 方便中小學銜接, 以及社商校長久丶穩定地協作, 與時並進支援最新的創科教育資源
課程概况
K12 STEM 混合線上和實體的資源, 促進全天候的學與教活動, 包括 :
-
線上和實體的教材
-
到校 HYBRID 課程, 線上和實體教學
-
純線上課程
-
教師線上培訓, 再由學校教師執教
-
教學助理 (TA) 培訓, 以協助部份純 <線上課程> 的導師遙距教學, 在課室內面對面支援學生
而每個學年最終透過校本小型活動, 培養學生學以致用坐言起行的實踐能力, 以及運用學習到的科技和網絡技能去自主學習和規劃生涯的生活習慣, 例如 :
-
中小/幼小銜接工作坊
-
開放日嘉年華
-
專題活動
延伸課程包括中小幼銜接課程, 並有機會由學生參與實習助教 :
-
小學對幼稚園K3 - 學前啟蒙機械人概念課程, 共32個主題單元的選擇, 3 hr/單元
-
中學對小五丶小六 - 機械人初階課程, 共6個主題單元的選擇, 18 hr/單元
中學STEM常規課程
計算思維 / 新媒體藝術科技

實踐活動:
校本活動 (e.g.小幼銜接工作坊, 舞台劇丶開放日嘉年華)丶香港光雕節(選拔)丶Teenothon 創科比賽丶其他海內外公開/比賽活動
學習套件:
VCR虛擬教室 (免費)丶Arena 光雕軟件丶FlipRobot 機械人系列丶Python/C++ 學習雲端平台丶3D/VR/AR 微電腦板 (Raspberry Pi丶Arduino丶micro:bit)丶Minecraft雲端平台丶校園電視台丶主題裝修工程
小學STEM常規課程
計算思維 / 新媒體藝術科技
實踐活動:
校本活動 (e.g. 小幼銜接工作坊丶開放日嘉年華)丶香港光雕節(選拔)丶Teenothon Junior 創科比賽丶其他海內外公開/比賽活動
學習套件:
VCR虛擬教室 (免費)丶Arena 光雕軟件丶FlipRobot 機械人系列丶Python 學習雲端平台丶3D/VR/AR 雲端平台丶微電腦板 (micro:bit)丶Minecraft雲端平台丶小木鴨丶校園電視台丶主題裝修工程
STEM SEED 種子計劃
資源共享教育生態
STEM SEED 自2014年起投入以設計思維驅動的 STEM 創造力教育, 目的不在於傳授科技和知識的本身, 而是
-
社商校協作 - 五個產業的資源共享教育生態丶四類銜接真實產業的學習資源丶三種課程 (參考下圖)
-
更平等機會 - 不分宗教丶種族丶政治促進青少年涉獵適當的科技進行 : 學習丶思考丶想像丶創造丶創新丶創業
-
真實的挑戰 - 透過 <設計思維> 學習, 然後走出校園挑戰真實的任務, 擴闊學生的視野, 體驗肩負重任的使命感, 並能洞悉社會和產業的演變而與時並進, 以致突破常規創新的膽識
-
有體溫的生涯規劃 - 透過 <團隊建設> 實踐, 同儕互助克服恐懼, 培養互動溝通和握要簡報的技巧, 建立自律丶包容的人格以及坐言起行的生活態度, 從而自主發展 AI 無法取代人類的同理心和創造力, 甚至創造有體溫的機械人
早於2014年, 基金已聯合喇沙小學率先在香港舉辦STEM公開賽活動, 拉開香港STEM教育的序幕, 然後陸續創辦數碼港 Startup Complex 免費共享空間並突破常規支援包括十八歲以下人才共享初創資源, 聯合數碼港和城市大學合作創辦 <香港光雕節> 並成為OGCIO International IT Fest官方活動, 官方支持數碼港和 OGCIO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所舉辦的 IES互聯網經濟峰會丶IDEF數碼娛樂領袖論壇 (eSport)丶人工智能的未來 卓越領袖論壇 – 學生分享講座等等, 支持以色列駐港總領事和 Israel-Asia 的活動宣傳, 創辦中學 <以色列初創王國之旅>, 成功推薦中四學生入選以色列諾貝爾獎教授帶領的 <Haifa TeenTech> 全球30人高中創科精英啓導計劃名單並全費資助前往以色列十天特訓和Hackathon挑戰賽 (學生最終勇奪冠軍), 獲社會福利署攜手扶弱基金資助長者服務STEM創意課程, 全港400名學生和300名長者免費受惠等等 ;
2019年, 基金分別獲選 <Student of the Year> Special Award for Mentorship, 擔任 <香港特別行政區 十大傑出學生選舉> 複賽評審, 成功推薦中五學生跳級升讀愛恩斯坦有份創辦的 <以色列理工學院> 並獲預批四年全費獎學金, 成功推薦中五學生入選日本頂級品牌物聯網開發商實習團隊並受薪開發真實的商品, 有中五學生擔任香港貿易發展局 <創業日> 開幕主題論壇講者丶擔任 <Alibaba JumpStarter Conference> 創科論壇講者丶獲選 <Student of the Year> 全場總亞軍, 小五/六學生團隊擔任 <第一屆海洋公園STEAM教育國際會議> 開幕日講者並與來自NASA太空總署和各國大學的講者同台發表 OCEAN STEM 研習成果等等 ;
2020年, 基金於疫境中創辦了 AVT AWARDS 青少年抗疫創科設計獎; 官方支持 HK ICT Awards – Student Innovation Award 並擔任評審委員, 以及官方支持2020大灣區STEM卓越獎(香港區), 並創辦 TI Lab 中學主題創科實驗室 - 三年方案
DESIGN THINKING
設計思維
設計思維是一個以人為本去解難的思考過程
從人的需求出發 STEM FOR FUN, 基於潛在使用者真正希望得到的事物而為各種議題尋求創新丶有趣的解決方案, 並銜接科技和產業的現實條件, 創造更有價値丶更有人情味的可能性, 而並非只基於歷史數據去作出保守的推論
設計思維越來越流行, 如斯坦福大學丶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等一流學府皆有教授, 蘋果和谷歌等創新科企也迅速採用了設計思維
設計思維的實踐 :
-
共建主題 Empathise – with your users 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 透過多元的方式了解使用者, 包括訪問、調研、體驗、問卷等, 並以使用者的角度出發, 找尋使用者真正的問題和需求
-
定義需求 Define – users’ needs, problem & your insights 將蒐集到的眾多資訊, 經過架構、刪去、深究、組合後, 對問題和使用者真正的需求更深入地定義, 並用簡短的一句話定義使用者的需求
-
創作方案 Ideate – by challenging assumptions and creating ideas for innovative solutions 突顯眾多解決方案的特點, , 激發出腦內無限的創意點子, 並透過不同的標準去探究真正合適的解決方案; 在過程中, 不要打斷、不要批評、不要離題; 要延續他人想法、要畫圖、要瘋狂、要數量多、要下標題
-
製作原型 Prototype – start creating solutions 在設計流程之中動手呈現一個具體的原型 (Prototype), 或一份簡略的草圖也可以, 作為團隊內部或是與使用者溝通的工具; 透過動手的過程加深思考, 明確設計的細節,而產出的結果可作為測試之用
-
測試解難 Test – solutions 利用前一個階段製作出的原型與使用者進行溝通, 透過模擬情境, 讓使用者可以測試是否適用, 並從中觀察使用者的使用狀況、回應等; 透過使用者的反應, 加深入的了解我們的使用者, 並重新定義需求, 改進解決的辦法,以致產品的設計
設計思維的態度 :
-
以人為本 以使用者的觀點去體驗,同理其感觸,以達到最貼近使用者的設計
-
及早失敗 大膽作出假設, 寧可在早期成本與時間投入相對較少的狀況下早點知道失敗, 從失敗的原因中學習更深度的知識和對應和的方法, 並在投入較大的投資前減低損失的程度和風險
-
跨領域團隊互動 不同領域背景的成員具有不同的專長以及不同的觀點在看待事物。因此, 一個跨領域的創新團隊不只是能够做出跨領域整合的成果, 透過不同的觀點作討論, 也更容易激發出更多創新的可能
-
實踐學習 實地動手去做出原型, 不論成功與否都能在過程中更進一步去學習
-
同理心 像使用者一樣的角度看世界, 感同身受的去體驗使用者的問題和需要
-
快速原型製作 由粗略且簡易的模型開始並很快地完成, 以供快速反覆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