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VID
AI Visualization In Design-thinking
AIVID STEM
AI視覺化設計思維 |課程・活動
點擊 ">"

標準PBL
到校 | 3節AI + 3~6節/主題單元
小5~6丶中1~3丶中3~5 混齡
・ 材料驅動生活設計
9節 x 2小時 + 1節校外參觀
・ 座椅設計 (Designer Chair)
8節 x 2小時 + 1節校外參觀
・ SDGs專題
6節 x 2小時
・ 產品UX
6節 x 2小時
・ 品牌形象
6節 x 2小時
先驅PBL*
・ 座椅設計入門 (Designer Chair)
6節 x 2小時
・ SDGs專題入門
4節 x 2小時
外展活動
・ EYDii >
精英年輕設計師孵化計劃
應如何定位丶捕捉機遇?
・ EYD Awards (精英年輕設計師獎)
課程概念
設計思維是一個「以人為本」去解難的思考過程
設計思維從人的需求出發, 基於潛在使用者真正希望得到的事物而為各種議題尋求創新丶有趣的解決方案, 並銜接科技和產業的現實條件, 創造更有價値丶更有人情味的可能性, 而並非只基於歷史數據去作出保守的推論
設計思維越來越流行, 如斯坦福大學丶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等一流學府皆有教授, 蘋果和谷歌等創新科企也迅速採用了設計思維 : 參考定義 >
AIVID | AI視覺化設計思維
隨着AI和STEM的迅速普及, AIVID學習模型與時並進結合AI丶設計思維丶STEM, 將學習成果運用AI去創作影像, STEM技能去製作展示板丶短片丶紀錄片丶電子刊物丶光雕藝術等, 不單更生動精彩地介紹產品本身的特性, 並為產品設計過程背後設計思維的理念, 透過「看得見」的成果, 說一個「有體溫」的故事, 將作品深層的價值呈現眼前
最終, 設計思維的訓練有助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動機, 即使年幼的學生也能突破讀寫與藝術天賦的差異, 將技能靈活應用到不同的KLA和PBL, 透過影像去創作丶設計丶簡報專題丶說一個故事, 全方位將研習的成果視覺化 (Visualize), 展現看得見的價值
PBL課程框架
完整的PBL課程通常首先3節AI生成基礎培訓, 然後按不同的主題額外3~6節, 共6至9節 ; 部份課程可額外增潤一節校外設計中心參訪活動, 適合小5~6丶中1~3丶中3~5 混齡, 每班16至20人
標準的PBL課程除實踐特定的校本活動外, 通常尚會銜接校外比賽活動, 包括由IPF舉辦的 EYD Awards (精英年輕設計師獎), 或選拔進階免費的 EYDii (精英年輕設計師孵化計劃) ; 而「先驅PBL」課程則將會針對具有AI經驗的種子學校調節課時, 縮減2節AI培訓以節省資源, 並當然入選第一屆 EYD Awards 競逐錦標
AIVID 並沒有簡單的體驗工作坊, 對於淺層的AI視覺化入門技術體驗, 可參考 <AI歌手> 主題下所提供的工作坊 : 參考AI工作坊 >
Design Visualization
AI 重塑了全球產業結構, 適當地融合免費或付費的AI資源丶常規IT設施丶STEM教育, 有助提升教師因材施教的效能, 促進即使年幼的學生也能突破讀寫與藝術天賦的差異, 將技能靈活應用到不同的KLA和PBL, 透過影像去創作丶設計丶簡報專題丶製作電影和音樂丶說一個故事, 全方位將研習的成果視覺化 (Visualize), 展現看得見的價值, 提升創意科技人才專業的生涯發展
看得見的成果

PRODUCT
DESIGN
Concept Design e.g.
ECO SHOWER + GUX APP
+ Water Saving Campaign


Elite Young Designer Incubation Initiative
精英青少年設計師孵化計劃
MLD-C先驅實驗

